控煙資訊站

加熱煙草產品(加熱煙)

大型煙草公司最近研發了加熱煙,讓使用者透過特別的電子加熱裝置吸用真煙草。這類產品無須燃燒,只要把煙枝或膠囊加熱以產生氣霧。< /p>

(i) 加熱煙的害處

近期的研究顯示,加熱煙的焦油量和尼古丁量與傳統捲煙相若。政府化驗所在二零一七年化驗了七個煙枝樣本,結果確定所有氣霧樣本都含有尼古丁和焦油,其含量與在本港出售的一些傳統捲煙相若。尼古丁會令人上癮,並且使血管收窄;焦油則會致癌和刺激呼吸道。研究亦發現加熱煙釋出其他有害物質,包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一氧化碳。

這類產品不只危害使用者的健康,也令旁人吸入支流煙和二手煙(1,2),而世界衞生組織(“世衞”)已表示,接觸二手煙霧並沒有安全的水平(3)。

現時並沒有證據顯示加熱煙可以幫助吸煙者戒煙。

(ii) 加熱煙的使用率

有證據顯示,加熱煙的使用並不只限於吸煙者。非吸煙者亦會使用該產品,例如在日本,某加熱煙的現時使用情況,由二零一五年的0.3%增至二零一七年的3.6%,增加超過十倍;從不吸煙人士的現時使用率,則由二零一五年的0.1%增至二零一七年的1.3%(4)。

(iii) 加熱煙在本港的使用情況

本港有一項問卷調查,採用了二零一七年本港人口的加權數據進行分析,結果顯示有0.9%的人口曾經使用加熱煙(5)。

(iv) 世衞的建議

世衞認為,不論以何種方式使用煙草(包括使用加熱煙),都對身體有害。在二零一八年十月一至六日期間舉行的第八屆《世衞煙草控制框架公約》(“《公約》”)締約方會議採納了有關決定,促請《公約》各締約方考慮“管制,包括限制或酌情禁止製造、進口、分銷、推介、銷售和使用新型和新增煙草製品,酌情遵照其本國法律,同時考慮到高度保護人類健康”(6)。

(v) 在禁止吸煙區內不得吸用加熱煙

根據《吸煙(公眾衞生)條例》(第371章),在禁止吸煙區不得吸煙(包括加熱煙)。違者定額罰款1,500元。

我們提醒市民不應使用任何煙草產品,並鼓勵吸煙人士戒煙。如需查詢有關戒煙的資料,可致電衞生署綜合戒煙熱線1833183。

避免使用加熱煙(加熱非燃燒煙)

避免使用加熱煙(加熱非燃燒煙) (文字版本)

參考資料

(1) Ruprecht A, et al.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mission factors of electronic cigarettes, heat-not-burn tobacco products, and conventional cigarettes.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. 2017;51(6):674-84.

(2) Protano C, Manigrasso M, Avino P, Sernia S, Vitali M. Second-hand smoke exposure generated by new electronic devices (IQOS® and e-cigs) and traditional cigarettes: submicron particle behaviour in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. Annali di igiene: medicina preventiva e di comunità . 2016;28(2):109.

(3) http://www.who.int/mediacentre/news/releases/2007/pr26/en/

(4) Tabuchi T, et al. Heat-not-burn tobacco product use in Japan: its prevalence, predictors and perceived symptoms from exposure to secondhand heat-not-burn tobacco aerosol. Tobacco Control. 2017;10.1136/tobaccocontrol-2017-053947

(5) Wu Y, Wang M, Ho D, Cheung Y, Tabuchi T, Kwong A, et al., editors. Heat-not-burn tobacco use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in Chinese adults: a population-based survey in Hong Kong, China (poster and abstract). Society for Research on Nicotine and Tobacco (SRNT) Europe 18th Annual Conference in Munich, Germany, September 6-8, 2018; 2018.

(6) http://www.who.int/fctc/cop/sessions/cop8/FCTC_COP8(22).pdf